厲害了!我院已有四個抗肝病新藥走向市場
發布時間:2021-02-16 作者: 來源于: 點擊數量:4437
“今天又是兩瓶!”連著10多天治療下來,章鈞(化名)已經對用藥有了大致了解,看見護士一早拎著兩瓶液體過來,他伸出手做好扎針的準備。
章鈞從外地來到浙江,在一家皮革廠打工,生產過程中會接觸一種叫二甲基甲酰胺的有毒工業洗劑,會通過呼吸道、消化道以及皮膚接觸毒害人體,因此工作時的防護非常要緊。可他卻在這方面大意了,僅半個月時間,就發生了中毒性肝炎致肝衰竭,當地醫院緊急轉送至杭州市西溪醫院救治。
在重癥肝病科,傅曉晴主任給他用上了人工肝,同時每天都得輸兩瓶液體,一瓶叫乙酰半胱氨酸,是用來解毒、抗氧化、改善微循環、促進肝臟排毒修復的,另一瓶叫甘草酸單銨,是用來護肝、穩定細胞膜、抑制炎癥反應的。對于章鈞來說,這些就是把他一步步從“鬼門關”拉回來的關鍵所在。
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救了章鈞及無數肝病患者的乙酰半胱氨酸和甘草酸,就出自我院的藥物研發團隊。這家小小的市級醫院,不光在肝病的診治方面精益求精,而且在肝病藥物研發方面孜孜不倦,到目前為止已成功研發出了4款治療肝病的國家新藥,擁有全國醫療系統唯一的靜脈用藥自制制劑中心。
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,包括肝炎在內的各種傳染病“群魔亂舞”,但隨著醫學的發展和疫苗的普及,不少傳染病已銷聲匿跡,但肝炎卻越來越突顯其危害性。中國是個肝病大國,據權威統計,如今已有近5億人深受慢性肝病的困擾。
而與肝病的大流行差不多的時間,我院的肝病藥物研究起步了。1973年,杭州市西溪醫院制劑室(杭州市肝病藥物研究所)始建,以吳錫銘主任藥師為代表的研究人員潛心鉆研、查閱大量文獻資料,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實驗和努力后,終于有了重大突破。
1985年,市西溪醫院率先研發出國內第一代甘草酸制劑——復方甘草酸單銨注射液,具有顯著的抗炎、降酶作用,獲得新藥證書后經轉讓生產在全國推廣使用,給廣大的肝炎患者帶來希望,也為我國肝炎臨床治療藥物的開發奠定了基礎。
而吳錫銘研究團隊對甘草酸制劑的深入研究并未停歇。1994年,成功研制出第二代甘草酸制劑—復方甘草酸二銨注射液,并獲得國家新藥證書。2005年,又攜手正大天晴企業一起成功研發出第三代甘草酸制劑—異甘草酸鎂,獲得國家I類新藥證書后成功上市,同時獲得國家授權專利13項。
同時,針對當時臨床上重癥肝炎患者越來越多、死亡率極高的情況,吳錫銘也帶領科研團隊攻克了難關,2005年,成功開發了國家四類新藥—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,用于重癥肝炎患者的治療。
至此,市西溪醫院的肝病藥物研究團隊已經有四個抗肝病新藥走向市場,解救了無數肝病患者于水火,產生了極大的社會效益。
“有了前輩們幾十年的突破與積累,我們現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。傳承他們睿智、務實、不懈創新的作風,我們繼續結合醫院在肝病領域的優勢,正在努力研制新的療效明確、價格低廉的肝病治療藥物,服務于廣大肝病患者。”市西溪醫院制劑室主任莊讓笑說。
肝炎—肝硬化—肝癌,是臨床中常見的肝病進展“三部曲”。因為不少患者在肝炎時沒堅持規范治療,等到發現時已到了難以逆轉的肝硬化甚至肝癌。目前,臨床上針對肝硬化的有效藥物很少,費用也相對較高,以致臨床醫生們也常常束手無策。
而市西溪醫院的肝病藥物研究團隊,多年前就開始著手肝硬化治療藥物的研究,并發現了一些有苗頭的化合物,有望解決早期肝硬化和纖維化問題。莊讓笑表示,目前研發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,已獲得了大量的研究數據。若能研發成功,可以幫助更多肝病患者控制病情進展,減緩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發生,最終減少和控制肝癌的發生。
醫院制劑是新藥的搖籃。杭州市西溪醫院肝病藥物的研發走在全國前列,因此吸引了上海藥物研究所、國家新藥篩選中心等權威機構來合作,強強聯手之后,未來定能讓更多的肝病患者受益。